文/李鹏辉 董明昊 洪少贤
2013年7月,盛夏,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从全国齐聚香江河畔,参观香港先进的环保设施,学习香港先进的环保理念,和香港的同龄人飙创意、话环保,共同探讨环境保护话题,共建美丽中国。这是荣获“2013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年度创新奖”的20名获奖代表赴港参加颁奖典礼,并参加“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领袖训练营”等活动的片段。本次赴港活动,通过行为塑造与心理激励,提升青年使者的领袖思维和思想,培养沟通能力,提高环保创造力、创新力和领导力,充分发挥青年环保先锋作用。
7月18日,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中银香港慈善基金支持的 “2013年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年度创新奖”颁奖仪式在香港举行,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陆恭蕙、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宣传室主任洪少贤、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荣誉顾问麦乐嫦以及中国银行(香港)副总裁朱燕来等领导嘉宾出席颁奖仪式并为来自全国的20名优秀的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团队代表颁奖。和国内的颁奖典礼不同,此次颁奖典礼设在香港将军澳东港城商场一楼展厅举办,普通市民如果感兴趣,均可以参加。
此次颁奖典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香港大学及中学生低碳创意设计比赛终审环节,第二部分为颁奖环节。香港比赛的评审工作跟内地有很大的不同,所有的评审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入围的参赛学生团队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当评审团走到各个展区前时,参赛队的同学们要对评委进行介绍、演示,展示参赛作品的创新之处,同时还要回答评审团的问题。评审团根据各个参赛队的展示和表现,进行现场打分。
大陆的青年环境友好使者提交的获奖方案,则倾向于在学校、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如来自中国矿业大学董雄波提交的《科技环保竞赛在大学校园的普及》荣获一等奖,天津师范大学陈敏等提交的《大手拉小手共同谱写“绿色小超人”成长记》等三个方案荣获二等奖,郑州大学王林提交的《清“尘”,我们在路上》等六个方案荣获三等奖。
学习:提高环保创造力、创新力和领导力
“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领袖训练营”专门为青年使者精心准备了系列课程,在诺亚方舟,邀请美国的pro-active learning ltd 团队策划的量子学习训练课程(quantum learning for students),导师phil 为青年使者和香港学生培训,训练目标主要包括团队建立、目标设定、诚信及承诺等。
在嘉道理农场,青年使者体验了香港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农业和极具创意的自然教育,感受到了绿色无污染的植物种植过程与生产过程,同时在随后的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living 课程中,培训师用生态足迹游戏,让青年使者深刻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安徽农业大学邓悦在结束课程之后表示:“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这样我们的绿色家园才会永续发展。”
参观:真实感受香港环保
“青年环境友好使者领袖训练营”安排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们亲身体验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零碳天地”采用太阳能以及较环保的生物柴油发电,其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比营运时所需能源更多,并可将剩余能源回馈公共电网,以抵消建造过程及建筑材料本身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所使用的能源。此外,建筑物内的多个设计,包括通风、外墙及玻璃等,也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该建筑减少能源消耗高达45%,是全球少数有实际用途的绿色建筑物之一。
参观香港的工业支援机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提供生产技术及管理顾问、产品检测及人力培训服务,协助香港工业发展高增值产品及服务,以提升国际竞争力。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还在香港开展“香港企业公民计划”,鼓励各种企业能够关爱员工、支持环保、优质专业及回馈社会,表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现场,青年使者参观了两个获奖企业的项目。一个为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将食堂的餐厨垃圾生产成有机肥料,用于绿植的施肥。另一个为自动停车熄火辅助空调系统,该系统在发动机停止的同时能够使空调正常运转,节能又减排。
此次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年度创新奖及青年领袖训练营活动,设置科学、形式灵活,有参观考察,有大陆-香港两地学生间的交流,有绿色教育基地的亲临体验式学习,也有外教授课的培训等,形式多样,大大增强了青年使者们的兴趣,提高了青年使者们的学习兴趣,收获颇丰。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通过年度创新奖的实施,青年使者能更加凝聚青年力量,共同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新闻链接:
“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是由环保部会同八个部委共同发起的青年环境志愿者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江森自控有限公司提供支持。优秀的青年环保社团骨干经过培训,赴机关、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针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活动,传播绿色知识与理念。“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年度创新奖”是青年使者项目下的子项目,由中银香港慈善基金提供支持,通过面向青年使者征集创新型环保活动方案,并资助和指导其开展活动,培养青年使者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创新思维和行动。
作者单位: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