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环境保护的教训史。“黑色发展”模式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发生了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污染事件,米糠油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米糠油事件发生在1968年,又称多氯联苯事件,波及日本20多个府县。1968年3月,日本九州、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主要症状是张嘴喘,头和腹部肿胀,而后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由于没弄清楚毒源,并没有对此进行追究。当年6-10月,有4家、13人就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伴有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眼脂过多等。
九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部和县卫生部组成研究组,分为临床、流行病学和分析组开展调研。临床组在3个多月内确诊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户2.9个患者,这表明该病有明显家庭集中性。之后,全国各地患者逐年增多,以福岗、长崎两县最多。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到了30余人。到1978年12月,日本有28个县正式承认1684名患者(包括东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
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卫生部门的重视,并专门成立了“特别研究班”。经尸体解剖分析,在死者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发现了多氯联苯(pcbs)。这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脂溶性化合物。由于多氯联苯性能稳定,不易燃烧,绝缘性能良好,所以在工业上应用较广,一般多用作电器设备的绝缘油和热载体。多氯联苯被人畜食用后,多积蓄在肝脏等多脂肪的组织中,损害皮肤和肝脏,引起中毒。初期症状为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疹,其后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
专家从病症的家族多发性了解到食用油的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经过对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九州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脱臭工艺过程中使用多氯联苯液体作载热体。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于是,随着这种有毒的米糠油销售各地,造成多人中毒生病或死亡。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多氯联苯受热生成了毒性更强的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后者同样也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几十万只家禽的死亡。
当时,米糠油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并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恐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百业待兴,恢复经济的最初10年,日本大力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成为日本国民的兴奋点。急功近利的态度,陶醉于日渐成为东方经济大国的日本造成了对环境的肆意破坏,终究酿成灭顶之灾。
事实上,20世纪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中,日本就占了4件,而米糠油事件也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