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渴望增长似乎是不争的共识。前者要进一步增加本国国民的生活舒适度,而后者则致力于摆脱贫困,尽快过上体面的生活。
但是,地球资源尤其是维持现代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供应能力、全球环境容量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却是有限的。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有限性日益明显。6月底,原油期货价格不可思议地攀升至超过143美元/桶的历史新高。尽管疲软的美元、地缘形势不稳、投机者的兴风作浪等有可能助推油价再攀新高,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我们已经进入石油供应不能与需求同步增长的时代,而这正是石油价格高企的主因。
另一方面,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导致的冰雪消融、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干旱加剧、洪水泛滥等气候变化现象日趋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令人担忧的是,依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模型,假如世界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并继续依赖化石能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将达到883ppm,全球平均气温将比上世纪末升高4摄氏度左右,这将给全球生态、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并引发生态灾难。
面对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的呢?
首先是仅占世界人口15%左右的oecd国家的能源消费并未有明显降低的迹象,消耗了全球资源的一半以上;而在发展中国家,虽然人均能源消费较低,但为摆脱贫穷和落后,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正在重复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意识到开发可再生能源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但是,无论是政治意愿还是投资规模和技术研发力度,其表现均差强人意。
如此看来,在地球生态系统服务的有限性、资源供应数量的有限性和环境自净能力的有限性多重叠加作用下,我们曾经追求的增长或许真的到了尽头。
其实,早在36年前,罗马俱乐部在其发布的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中就提及这个问题。 他们提出“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100年中发生。”自《增长的极限》发表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近30亿,而资源消耗仍在增加,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已接近或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期间虽然提出了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呼吁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实践,但是行动的力度和规模却未能扭转我们发展道路上的被动局面,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显著特征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依然盛行,罗马俱乐部所讲的增长的极限有可能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有生之年就会到来。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传统增长方式的有极性日趋明了。
不过,我们欣喜地注意到,中国已经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即从节能减排入手调整产业结构进而转变增长模式,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超越200年来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重新设计和采用一个以一个地球资源供应能力和环境负荷水平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中国的努力令人钦佩,但是,中国的成功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它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增长的极限是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若能以可持续发展为模版,实施低碳经济,增长的极限则不复存在,或者说我们可以超越增长(beyond growth)。研究表明,这种增长是跨越南北国家界限的同步增长,也是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追求的增长,我们行动的脚步越快,人类突破增长极限的可能性就越大。